“石牌豆腐郎”磨出20億——湖北鍾祥市石牌鎮特色產業發查包養經驗展觀察_中國網 

2024 年 4 月 24 日

石牌鎮,是遺存在漢江之濱為數不多的千年古鎮,位於湖北省鍾祥市。 古鎮文物古跡眾多、歷史文化悠久,在歲月的滌蕩中鉛華洗盡,時光打磨的痕跡,也讓它多出了一份別樣的韻致,沉澱出獨特而迷人的文化底蘊。 回顧繼承發展歷程,在石牌鎮集成的文化中,豆腐文化最為閃耀,歷久彌新,石牌鎮又以“石牌豆腐郎”這一勞務品牌而聲名大噪。 

“全鎮9萬多人,有八成在全國500多座城市以及新加坡、韓國、泰國等地從事豆製品生意,並帶動周邊鄉鎮10多萬人外出就業,每年可從豆製品加工產業中獲得純收入近20億元。” 石牌鎮黨委書記陳巍介紹。 

一塊豆腐,何以成就一個勞務品牌? 石牌豆腐郎和豆腐產業,彼此成就、共同成長,在新時代煥發出怎樣的生機? 又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帶著這些疑惑,日前,記者走進這座古鎮,探尋答案。 

匠心:豆腐香自石牌來 

在石牌鎮,來黃明忠這裡買豆腐的客商絡繹不絕。 “這還算少的,公休日來買豆腐的人更多。” 63歲的黃明忠說。 

從小在石牌鎮劉埂村長大的黃明忠,是家族裡豆製品製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 黃明忠介紹,他是跟著父輩學習製作豆製品,憑著祖輩傳統製作絕技,先後在北京、遼寧等地做豆製品加工生意。 2005年,黃明忠回鄉創辦了鍾祥市中樂福食品有限公司,還被荊門市文化和旅遊局命名為“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石牌豆製品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黃明忠對他的豆製品製作技藝很自信:「同樣的豆製品,大家都喜歡吃我們家做的。 在一個縣級市的小鎮,一天也能賣出3000斤豆香干。 ” 

豆腐在中國大江南北四處可見,為何石牌豆腐卻如此「香」? “別看豆腐小,要做得好吃是需要工匠精神的。” 鍾祥「石牌豆腐」產業聯盟理事長周志強說,「從選豆到用水、點漿、成型,每一道環節都考驗技巧,每一步火候都直接影響豆腐口感。 ” 

石牌豆腐多以家庭為單位經營,多是舉家外出做豆腐,全鎮9萬多人中,有5萬多人從事豆製品及其相關產業,祖祖輩輩的打磨和傳承,可以說每一道工序都融入了幾代包養行情人的心血,因此成就了石牌豆腐的盛名。 

工藝之外,作為原料的黃豆,其品質也影響著豆製品的口感。 石牌鎮是由漢江的萬年泥沙淤積而成的一塊平地,土壤肥沃,適合大豆生長。 據有關科研機構調查,石牌鎮產出的黃豆,蛋白質含量高,富含硒、鍶、鎂等微量元素。 

壯大:一代又一代接續打拚 

在石牌鎮,至今可見不少上世紀初的豆腐坊遺址,其中,明清時期“傅恆泰”豆腐坊已被打造成了石牌鎮民宿展示館。 

在石牌鎮流行一句諺語:「世上三事苦:撐船、打鐵、磨豆腐。 “那為什麼石牌郎們還是選擇做豆腐呢?” 最風光的時候,這條街上幾乎家家都會做豆腐賣豆腐。 “石牌鎮老居民陳光壁回憶道,古鎮緊挨漢水,古時商賈雲集,舟來包養網船往,白天桅帆不斷,夜間漁火閃爍,十分繁忙,曾被稱作”小漢口“。 南來北往的人們路過這裡都會喝一杯豆漿或吃一碗豆腐。 對石牌人來說,豆腐不僅僅是種食材,更是被保存在歲月之中的生活記憶,也是對祖輩技藝的傳承。 

豆製品加工工序多、技術要求高,嫻熟的加工技藝是打造「石牌豆腐郎」品牌的關鍵要素,是「豆腐郎」外出創業站穩腳、能發展的重要保障。 “為培養技術過硬的’豆腐郎’,鍾祥市採取’請回來’與’送出去’相結合的辦法,讓豆製品加工的傳統技藝薪火相傳。” 鍾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李華星介紹,截至目前,鍾祥市通過各種方式累計培訓“豆腐郎”3.23萬人。 

品牌的發展與成長,與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扶持息息相關。 為讓“豆腐郎”主動走出去,鍾祥市利用春節返鄉時機,邀請在外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豆腐郎”現身說法,在鄉鎮巡迴舉辦典型事蹟報告會,營造鼓勵外出務工創業的濃厚氛圍。 

“用身邊的典型事例和成功範例,引導群眾轉變就業觀和致富觀,由’不想走’變’我要走’,從’不敢走’到’大膽走’。” 鍾祥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主任王芳介紹。 同時,鍾祥市還協調建立外出創業專案專項信貸資金,緩解“豆腐郎”外出創業資金短缺問題。 

“初中畢業後包養網我也做過其他生意,但都沒有做豆腐生意好。” 今年53歲的石牌鎮人胡道俊坦言,因為石牌豆腐口碑好,外面老鄉相互扶持包養網,一家人開個豆腐坊一年能掙20餘萬元。 

一代又一代的接續打拚,石牌豆腐郎憑藉過硬的手藝,收穫了良好的口碑。 

發展:看“豆腐郎”和產業的良性互動 

品牌需要制度來保障、產業來支撐,勞務品牌也不例外。 

隨著「石牌豆腐郎」名氣的提升,石牌豆腐技術標準的制定以及相應從業人員資格的鑒定迫在眉睫。 為了保證石牌豆腐的品質口感,十年前,黃明忠牽頭成立了石牌豆腐協會,制定了《石牌豆腐技術標準》,從源頭上保證豆腐的品質安全。 

石牌豆腐郎深知,不斷創新改變、迎合市場需求才是產業發展壯大的根本。 石牌鎮人鄢維斌通過創新,開發了麻辣香絲、油皮千張、五香豆糕、湖南熏乾子等新產品,並實現豆製品專業化、規模化和工廠化生產。 目前,鄢維斌已在武漢三鎮開了20多家分店,還被湖北省商務廳授予“豆腐大王”榮譽稱號,創造了年銷售額3000萬元的財富神話,為小豆腐蹚出一條產業化的新路。 2023年,首屆鍾祥市「石牌豆腐」文化節暨鍾祥「石牌豆腐」產業聯盟成立大會舉辦,這無疑給石牌豆腐郎又注入一針強心劑。 “我們就是要通過聯盟的力量,做出全國品質最好、品種最全、產能最大的豆製品類,讓石牌豆腐品牌更響更亮。” 鄢維斌說。 

石牌鎮人胡道俊是2023年將豆腐加工廠遷回鄉發展的,企業拳頭產品是臭豆腐生胚。 “豆腐雖小,領域還可細分,只要找准賽道,同樣能做大產業。” 胡道俊說。 雖然返鄉不到一年,但胡道俊的加工廠一天就能銷售6000斤豆腐乾,銷往全國各地。 

栽得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以豆為媒,2023年,豆粉龍頭企業——九陽豆業成功落戶位於石牌鎮的長壽食品產業園。 在九陽豆業的加工車間,記者看到,豆製品加工實現了工廠智慧製造現代化、體系流程標準化。 “企業落戶石牌,也是看中了石牌的專業積累和原料及人才優勢。” 湖北九陽豆業總經理牛振中表示,希望牽手石牌鎮開拓豆粉液體產品線,開闢豆漿新賽道,引領豆漿粉行業發展新浪潮。 

“有了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將湧現出更多豆腐加工的現代工廠,讓豆製品產業朝著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大步邁進。” 鍾祥市有關負責人表示。 

影響:鄉村振興里的“郎”動力 

“石牌豆腐郎”勞務品牌打響後,更多的石牌人走出石牌、走向全國。 

每年,「豆腐郎」就像候鳥飛到外地覓「食」,而到春節,又紛紛飛回掛念已久的家。 在石牌鎮寬闊的雙向四車道上,經常看到掛著全國各地牌照的車輛穿梭而過。 

“不少在外面做豆腐生意發了財,開上了小車,有的還把家裡房子裡外翻了新,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石牌鎮關廟村黨支部書記劉開興介紹,全村259戶1196人,六成人在外做豆腐或者經商。 

隨著石牌豆腐郎隊伍的日益壯大,鄉村建設的力量也在增強。 石牌鎮樂堤村是漢代蘭水城遺址所在地,樂堤古遺址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為守住歷史文脈,讓樂堤村煥發新的活力,2022年5月,村黨支部書記樂成洋帶領村“兩委”幹部發動能人捐款、引導村民自建,在村頭樹起了極具地方特色的樂堤村標。 

張濤是樂堤村四組村民,目前在浙江舟山做豆腐生意。 聽聞村裡開展「共同締造」活動,他提議並捐贈10萬元用於村標建設。 “自1997年起,我就外出做豆腐生意,20年來,陸續到過北京、山東、武漢等地,家鄉組織一直在默默地關心著我們。 如今,我在事業上成熟一點了,就想著能為村裡做點什麼。 “村標建成后,張濤又每個月給村裡捐贈3000元用於村內環境衛生保潔。 在他的帶動下,村民紛紛加入保潔隊伍。 

“包養網現在村裡的環境很好,垃圾天天有人收,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收拾得很乾淨。 鄰里之間一片和諧,在農村住著一點都不比城裡差。 “說起村裡的變化,樂成洋很是自豪。 

標籤: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