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出東方龕,築夢鶯歌海。
2003年8月1日,我國海洋石油事業傳來喜訊:隨著一聲氣嘴閥門的開啟聲,一股強大的天然氣流從近1500米的地層深處噴涌而出。 至此,我國海上最大的自營氣田——東方1-1氣田全面建成投產。
多年來,東方1-1氣田在鶯歌海深深紮根,並不斷發展壯大。 這條串聯海路的能源大動脈,成為我國南海西部最大的自營氣田群,也是海南省民生和工業領域的主要用氣來源。
春節前夕,記者來到東方1-1氣田群蹲點採訪,探尋中國海油人在南海之濱為國奉獻的故事。
使命擔當
久雨乍停,空氣中的霧氣不見消散。 1月27日上午,海南東方大田機場,20餘名即將赴氣田的職工正在候機。
“由於天氣原因,飛機起飛時間推遲,具體時間等待通知。” 對於這群剛從祖國四面八方離家趕回上班的人來說,等候似乎已成為平常的生活。 氣田動力主操蘇薛成就是其中之一。
1月26日清晨6點多,在河北張家口的家裡,蘇薛成早早地起床。 父母已經準備好了早餐; 妻子像往常一樣幫他再檢查一遍行李,看看有沒有什麼落下的東西; 剛滿兩歲的兒子還在熟睡之中。
吃完早飯,蘇薛成輕聲來到房間,看著熟睡中的孩子,忍不住在他胖乎乎的小臉上親了親,轉身便拖著行李箱離開了。
從張家口乘坐8點多的高鐵到北京,從北京坐飛機到三亞,再從三亞坐動車,到達東方終端公寓樓時,已是晚上9點多鍾。
這樣兩地奔波的日子,蘇薛成堅持了8個年頭,他說:“最大的牽掛還是小孩,每次離家都很不捨。 ”
蘇薛成2015年大學畢業后,進入中國海油海南分公司東方作業公司東方1-1氣田工作,工作時間是上班28天,休息28天。 “長時間在海上,家裡有事也經常照顧不到。” 這次排班,輪到蘇薛成在海上平臺過年。 對此,他平靜地說:“工作的平臺,四周都是大海。 對我而言,對家庭有虧欠,不能經常照顧小孩和父母; 但作為一名海油人,為國家和人民保障油氣生產供應也是光榮職責,每項工作都得有人做! ”
為做好春節期間的安全生產和職工節日生活保障,中國海油海南分公司東方作業公司黨委副書記劉策也同機赴平台進行工作檢查。 劉策1996年大學畢業后一直在油氣生產一線工作。 他說,「很多同事把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海洋油氣事業」。。
29年的海上油氣生產工作經歷,讓劉策對油氣職工的生活情況瞭若指掌。 他說,之所以上班一個月休息一個月,有其特殊考慮。 “按照出海人的說法,站在鋼結構平臺上,缺乏’地氣’,時間長了,人的情緒和心理容易焦慮緊張。 如果連續工作時間太長,容易造成安全生產問題。 ”
“坐直升機上下班,工作28天后休息28天,這份職業對外界來說很光鮮亮麗,其實對海油人來說還是很辛苦的。 好在現在海上平臺網路、電視都有了,方便員工跟家人聯繫。 “劉策回憶說,”以前海上平臺跟陸地聯繫只有電話,電話信號通過衛星傳輸,線路少,大家都是排隊給家裡打電話,一個人只能打十幾分鐘。 ”
中午12點,直升機滿載12名旅客緩緩起飛。 雖然戴著消音耳塞,但飛機的巨大轟鳴聲仍然不絕於耳。 飛機穿過東方市區的城市街道,便飛經茫茫大海。 廣闊的大海深處,直升機像一隻小鳥在空中飛過。
大概過了30多分鐘,眼前豁然開朗,一望無際的蔚藍色大海上,聳立著兩座海上油氣平臺,平臺頂上是停機坪。 卸下安全帶,在指揮人員指揮下,記者踏上了海上油氣平臺,猛烈的大風夾雜著細雨撲面而來,耳邊是巨大的機器轟鳴聲。
鑄就匠心
心懷夢想者,正逐夢前行。
在東方1-1氣田21年發展歷程中,一批批海油人堅守崗位,開展技能練兵,在海上氣田書寫著自己的敬業故事。
2023年正值東方1-1氣田投產20周年,中國海油海南分公司東方作業公司特意製作了20年紀念盤,發放給氣田的貢獻者。 劉策說:「東方1-1是氣田的功勛平臺、最早的平臺。 21年來,不僅源源不斷輸出天然氣,也培養了大量技術工匠。 “在氣田平臺,每一名新上平臺的人都要先上安全教育第一課,更換防靜電工作服后,才能在工作人員帶領下參觀平臺。
在平臺向海的一邊,高高的火炬臂傾斜著伸向半空,出口處燃燒著熊熊火焰,在海風中飄搖,就像一個巨大的煙囪。 東方1-1氣田總監葛愛將解釋說:“可別小看這煙囪,火焰大小是判斷油氣產量的重要標誌,火大了不好,小了也不好。 在油氣平臺,觀測也是一門技術活。 ”
東方1-1氣田距離東方市大概110公里左右,由1個中心平臺、1個生產輔助平臺、4個井口和1個水下生產裝置構成,共有近60口氣井,佔了整個海南分公司的“半壁江山”。 氣田累計穩產21年,目前每天穩定外輸600多萬立方米天然氣。 持續投產以來,已穩定供氣500億立方米。 “東方1-1氣田可以滿足375萬戶的天然氣需求,覆蓋整個海南省。” 葛愛將說,按照集團公司改革要求,氣田的數位化、智慧化改革已經接近尾聲。
在電氣儀錶車間,電器主操安浪濤和同事盯著電腦顯示幕查看數據跳動情況,分析研判生產形勢。 除了例行巡檢外,開展風險防控與隱患排查工作是他們一項重要日常工作。 安浪濤來自陝西,他風趣地說,“我的名字就叫浪濤,天生與海有著不解之緣”。
正說著,儀錶主操廖飛背著挎包走了進來。 原來,海南分公司應急中心發來一個郵件說,F平臺一個應急房的攝像頭沒有圖像,接到情況后廖飛第一時間進行維修。 經過努力,找出了問題根源,保障了生產安全。
今年是班組長李攀鋒到東方1-1氣田工作的第11年。 經過學習積累,他熟練掌握了平臺的各項安全和工藝流程,並成為新入職員工的技術指導老師。 李攀鋒說:「我們5個人要管理平臺所有的機械設備,工作範圍包括CEP中心平臺,A、B、E、F4個井口平臺和1個PRP等5個井口平臺,工作任務是對這些設備進行日常維護和檢修。 巨大的工作量要求我們必須對所有大型設備瞭若指掌,遇到設備故障要立馬就能檢修。 ”
“會感到孤單嗎?”
“不孤單! 工作太忙了,從第一天上平臺到下平臺,基本上一個月都在連軸轉。 白天忙工作,晚上還要擠出時間學習。 ”
每天按照既定路線巡檢,觀察設備運行,看設備運行參數是否正常,聽設備運行聲音是否正常,看管線有沒有跑冒滴漏。 李攀鋒說,他們要提前預判,比如,巡檢中看到泵在運行,柱塞溫度感覺有點升了,肯定是有問題的,需要趕緊切換設備,否則機械再繼續運轉,就極有可能造成設備磨損和毀壞。
數位化、智慧化改革的背後,離不開一大批技術人員的辛勤努力。 東方作業公司現有員工325人,一線崗位人員297人,平均年齡約36歲。 目前有技能專家3名、高級技師17人、技師84人、高級工112人。 通過提升員工技能水準,帶動了公司邁向高質量發展。
能源報國
在中心生產平臺與生產輔助平臺之間的連接橋上,寫著「報國橋」3個大字的牌匾掛在橋中央,分外引人注目。
劉策說,這塊牌匾是2020年春節期間,氣田組織崗位“大練兵”,當班的總監和負責機械的一線員工書寫的。 在生產輔助平臺入口處,「碧海丹心 能源報國」等標語,同樣令人心潮澎湃。
自2003年8月1日氣田順利點火投產以來,東方1-1氣田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2005年,東方氣田群A、B平台開始打井作業; 2006年,東方1-1氣田中心平臺在「藍天龍」號協助下安裝了天然氣透平壓縮機,東方1-1氣田群正式邁入了日產800萬立方米的時代; 2015年,東方1-1氣田F平臺順利投產,成為中國海洋石油第一座高溫高壓氣田包養網,標誌著我國海洋油氣開發正式跨入高溫高壓時代; 2018年1包養網價格1月15日,東方1-1氣田PRP平台的投產開啟了中心平台與生產輔助平台「一體兩翼」的發展佈局; 2019年,東方1-1氣田井口A平臺成功轉型成為首座海上數位化、智慧化生產平臺; 2022年,積極探索東方氣田群數位化、智慧化油氣田建設,A平臺實現了無人化智能化遠端遙控生產……
多年來,東方1-1氣田全體職工心懷祖國、開拓創新包養,在祖國南疆書寫能源報國華章。
在2024年龍年春節期間,氣田平臺在保障安全生產的同時,精心組織了包餃子、猜燈謎、貼春聯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將濃濃的年味兒帶給堅守崗位的每一名職工。
“剛開始維修任務少些,隨著設備運行年限增加,維修任務也多了,任何時候都要有人值守。” 儀器儀錶維修工陳光宇在平臺工作了11年,今年是他第5次在工作崗位上過年。 這些年來,令他感受最深的是,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快,工作也越來越便捷。 “以前都是人工巡檢,現在機器人巡檢也開始投入應用了。 例如,樂東151裝置現在都是機器人在巡檢,兩個小時巡一次,巡檢完畢後自動充電,然後再自動巡檢。 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
過去,一些關鍵設備出了故障要等國外廠家維修,不僅花費時間長且影響日常生產。 針對這一情況,作業公司打破傳統維修管理模式,從各裝置抽調精英專業維修人員,成立專業維修隊,開展關鍵設備專項任務維修工作。 通過專家型維修隊伍的建設,將分散在各個平臺的“金子”集中起來錘煉成“金塊”,節約大量維修費用,平臺之間“共用人才”,集中技術力量辦“大事”,提升了關鍵設備自主維修能力。 比如,動力專家維修隊伍,創造性自主開展MAN RB28-4幹氣密封首次自主更換,在透平核心和壓縮機轉子等關鍵設備完全實現自主更換,培養了人才隊伍,節省了成本。 通過建設專家型技能維修隊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3000萬元。
今年是新員工宋岩皓第一次在平臺過年,2001年出生的他是家中獨生子,遠在河南鄭州的父母對他春節假期需要值守十分理解。 小宋去年8月上平臺,在公司的關心和老員工説明下,已快速融入平臺生活。 他說,既然選擇了油氣工作,就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爭取早日成為行業“大師傅”。
採訪間隙,記者請氣田職工一起給全國人民視頻拜年。 當視頻開始錄製的那一刻,每名職工臉上都洋溢著無比燦爛的笑容,那是他們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滿滿的真情。
能源報國,職工是力量之源。 為了加強職工隊伍建設,豐富職工生活,中國海油海包養南分公司東方作業公司不斷改善職工工作和生活條件。 WiFi網路和電信4G網路已覆蓋整個生活區。 組織職工每天早上堅持做廣播體操,購置了跑步機等專業健身器材方便職工日常鍛煉,每週二晚上舉行“雙基加油站”進行學習交流。
在萬家團聚、喜迎新年之際,一輪紅日從海上冉冉升起,“轟轟轟、呲呲呲”的機器轟鳴聲是東方1-1氣田平臺奏響的春之樂章,氣田職工在自己的崗位上迎來了新的一年。
時光奔騰向前,承載著幹部職工投身強國夢、復興夢美好願景的夢想,美麗的東方氣田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經濟日報記者 潘世鵬)
標籤: [db:标签]